蒙古“月亮花”萨日娜为“星星的孩子”倾情献唱

[来源:华声在线]

我叫萨日娜,我的家乡在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,它在大青山北麓,便是诗中“天苍苍,野茫茫”的敕勒川。每个草原的孩子都会唱歌,因为家园的“辽阔,家庭“成员”很多,牛马骆驼样,还有狼,狐狸,天鹅,大雁……所以蒙古人的歌唱,是万物生灵之间的传递情感,是唱给天地,唱给每一棵小草……冬季是草原迎来新生命的季节,母骆驼初当妈妈,疼痛难产生下小骆驼,便不许小骆驼靠近,不肯母乳,额吉一边揉着它的乳房,一边唱起来劝奶歌,“呼然…呼然…呼然…呼然…”直到母驼愿意哺乳。这便是蒙古人家每位额吉都会唱的《劝奶歌》,这首歌千百年流传在蒙古高原上,安抚着每一个初当妈妈的生灵。

我是蒙古族,我的名字,在蒙古语里是“月亮花”的意思,也许是长生天的安排,“月亮”就是要和“星星”在一起。

草原的辽阔,是长生天赐予我们的家园,万物生灵是我们的同胞,是家庭成员,尽管彼此语言不通,但是用接纳去相处,就会摸索出最和谐的相处模式。

我出生的地方,有一个腾格里湖,每年有很多迁徙的鸟儿,天鹅,鸿雁,人们也称之为天鹅湖。湖水映照着蓝天,美不胜收,我问额吉,是天空美?还是湖水美?额吉说,湖水清澈,才能映照出天空,湖水浑浊了,便什么都看不见了。在冬季的草原上,羊妈妈死于难产,牛妈妈哺育羊羔羔,小马驹成了孤儿,也会吃羊奶长大,世间万物,本来都是一家人。我想我们要做的,不是苛求“星星们”必须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,而且我们接纳他们的与众不同,无论是温顺的小羊羔,还是奔驰的骏马,憨厚的牛,还是俏皮的驼羔,他们都是上天的礼物。我们要做的,接纳,就够了。

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特殊的孩子,他们生来与众不同。他们被叫做“星星的孩子”。这群特殊的孩子有些不一样,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能看见却不能和你对视,会说话却很难与你交流,能听见却总是充耳不闻……我想我们要做的,不是苛求‘星星的孩子’必须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,我们应该接纳他们的与众不同。军人有自己的歌,老师有,石油工人有,草原有,大海有,可是‘星星们’没有,我想让孩子们有自己的歌。”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,萨日娜创作这首歌,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多关注他们、接纳他们,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与关爱。

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盛希贵教授是《星星的宝贝》最早的听众之一,在正式录制之前,我曾经在北京用手机播放给他听。他说,这首歌应该是送给星星们最好的礼物之一。在盛教授的鼓励和帮助下,音乐人耿晓光老师的倾情制作《星星的宝贝》录制出来了,第一时间发布在网络。

歌曲发布之后,一夜之间,好多听众联系我,有自闭症机构,有自闭症孩子的家长,他们都纷纷发来了孩子们拿着手机跟着哼唱的视频,让我特别高兴,也特别感动!也许孩子们对音乐的尊重,远远超过我们正常人,歌唱是他们心里太阳,心底里盛开的花……

这个世界充满阳光,歌曲发布之后,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肯定与鼓励,著名蒙古族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拉苏荣先生,一直非常关心社会公益事业,亲自为《星星的宝贝》翻译了蒙古语版,他说:歌唱最大的意义是用歌唱传递爱,传递美好,表达真挚的情感,萨日娜这首《星星的宝贝》是送给全世界的自闭症孩子,那么也应该包括蒙古语,在4.2世界自闭症日,送给全世界“星星的孩子”们,你没都是祖国的花朵,祝愿孩子们快乐成长!

拉苏荣先生的夫人,周恩来总理的侄女,全国政协委员周秉建女士,也也送来了祝福,她也一直在关注关心残疾人与残疾儿童的问题,并提出了相关提案。4.2自闭症日,周秉建委员也一起将《星星的宝贝》作为礼物,送给全世界“星星的宝贝”们。

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蔡芳钿老师,将《星星的宝贝》翻译成英文版,

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,美国安娜堡密歇根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盛希文先生,把《星星的宝贝》翻译成西班牙语。

这首《星星的宝贝》沁入了很多人的爱心,也承载着很多人的关怀,送给“星星们”!后续我将录制多种语言版本,希望全世界更多人可以听到!

草原人的歌,会唱给大雁,会唱给天鹅,会唱给星星月亮,会唱给远方的客人…歌唱在我们心里是最真诚的礼物,也是最真挚的敬意。也许长生天恩赐万物歌唱的能力,就是用它传递美好,歌唱可以成为心中的太阳,它寄托着希望我是萨日娜,我愿为您献上我的歌唱……

广告

评论

编辑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