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湖南好人.榜样担当]贺晓英:先后照顾117位革命老人

[来源:华声在线]

好人名片

贺晓英,女,55岁,土家族,桑植县洪家关光荣院院长。30年来,她既当院长,又当护理、厨师、小工,无私照顾117位革命老人。先后获得“全国孝亲敬老之星”“湖南省劳动模范” “感动湖南人物”“第三届张家界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”“张家界市十大杰出青年”等荣誉。

华声在线记者 邓桂明 整合报道

好人故事

贺晓英是个知名人物,百度上一搜好多报道;如果你读了这些报道,你会觉得,关于她的报道还不够多,这样的人值得多次报、反复报。

贺晓英不是个寻常人,她是官二代,但她选择了做服务员,而且一做就是30年;她的工作很杂很细,既当院长,又当护理、厨师、小工,做饭、洗衣、挑水、劈柴、搞卫生,为老人洗脸、梳头、剪指甲,样样都要做。

这是怎样一种坚守和耐心?怎样一种境界和毅力?

“老人开心,我光荣。”

贺晓英是洪家关光荣院第二任院长。1986年,洪家关光荣院老院长顾菊香退休前,找到高考落榜后当工人的贺晓英:“到光荣院当服务员怎么样?”贺晓英答应了。那一年,她24岁,朝气蓬勃,风华正茂。

贺晓英父亲是桑植县民政局局长,公公是县民政局副局长,依照世俗眼光,以她的出身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高中文凭,在县里找一份“高大上”的工作不是件难事,而她却选择了桑植县城洪家关光荣院。

结果亲朋戚友普遍认为照顾老人下贱,低人一等。只有她的父亲支持她。她父亲语重心长地对她说:“晓英呀,世上都认为侍候人下贱,但这些反对的人哪里知道,没有这些人为新中国流血流汗,哪有她们的幸福生活,共产党不讲贵贱之分,只要工作做得好,你就贵气,你就高尚”。于是,贺晓英在世人的纷纷议论中来到了光荣院。

那时,光荣院里有位老人,个性强、脾气怪,稍不如意就骂人。有一回,贺晓英到他房间搞卫生被骂了。过了一会儿,她擦干泪水,重回老人房间,继续搞卫生。这时,老人说:“我骂你,你咋不恨我?”她笑了笑说:“您是长辈,骂几句没什么。”后来,这位老人觉醒了,再也不骂晓英了,脾气也慢慢变好了。临终时,老人将自己积攒的钱全部交给晓英,给他办后事。

打不还手,骂不还口,贺晓英做到了。她说:“光荣院工作的性质就是这样子的,自己受委屈不要紧,不能让老人受一点点委屈。老人开心,我光荣。”每天早上6点,贺晓英就起床,烧火,喂猪,送饭喂饭,种菜。她还变着法的给老人做吃的,早餐包子馒头稀饭,中晚餐荤素搭配。光荣院有四亩地,贺晓英还租了附近农民两亩地种菜种饲料,每年养七八头猪,为老人改善伙食。

贺晓英在菜地里收萝卜。

在光荣院,吃饭时餐桌上放公筷;老人生日吃荷包蛋,唱生日快乐歌;老人房里有空调、卫生间,娱乐室有电视、麻将、象棋、扑克……老人们想玩就玩,轻松快乐。

贺晓英和老人们一起唱歌。

117位老革命的“好闺女”

生活在光荣院里的,是老红军、老赤卫队员、老八路、老战士和烈士的亲属。

光荣院里的老人,每年都要“走”几个。送老人成了贺晓英经常性的工作。

一天,钟善松老人溘然去世,老院长恰好外出。那是贺晓英第一次独自处理遗体。她屏住呼吸,颤抖着手,一点点地给老人擦身、更衣。做完这一切,汗水浸透衣服。

2011年,82岁的谷伏登老人患了胃癌,贺晓英每天陪他。老人说想吃枇杷,可枇杷已过季。贺晓英到光荣院后山去找野生枇杷树。找来找去,终于在山坳里找到了树上残留的三颗枇杷。她将枇杷剥开,喂到老人嘴边。老人嘴唇颤抖着:“好,好甜!”

烈属余秀英长期孤单一人,患上忧郁症。贺晓英白天开导,夜里陪伴。在老人最后的日子,贺晓英把自己的床和老人合在一起,悉心照顾。老人临走,掏出两块银圆:“女儿,这两个光洋我一直舍不得花。现在也没用了,给你留个念想吧。”这两块银圆如今存放在光荣院纪念室里。

贺晓英为老人梳头发。

30年里,贺晓英先后照顾了117位革命老人,先后送走了其中83位,每一位都活到80岁以上。

瘫痪丈夫的好妻子

贺晓英自己的家离光荣院不远,也在洪家关镇上。其实,家庭更需要她,她的丈夫韦绍平瘫痪28年了。

1985年,她与韦绍平结婚。公公是她父亲的副手,门当户对,大家都说好,她自己也满意。没想到婚后三年,丈夫患脊椎管畸形压迫神经症,病情发展得快,半身瘫痪坐上了轮椅。贺晓英刚到光荣院工作不久,一边要照顾光荣院里的老人,一边要抽空回家照顾丈夫和年幼的孩子。看着儿媳这么累,公婆十分心疼。“晓英,你太不容易了。你还年轻,你想离开的话,我们也不会反对。”

“我不想。你们放心。”

“那你安心照顾光荣院的老人吧,家里还有我们。”

“我们是不幸的一家,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一家。”她公公对记者这样说。

“我对得起领导,对得起革命老人,就是……对不起他们。”贺晓英谈起丈夫和公公婆婆,不无愧疚。

贺晓英在照顾丈夫。

开在光荣院的马桑花儿

“马桑树儿搭灯台,写封书信与姐带。郎去当兵姐在家,我三五两年不得来,你自个儿移花别处栽……”这首歌,在桑植县人人都会唱。

贺晓英说:“我的故事仿佛是现代版的《马桑树儿搭灯台》,不离不弃爱情美好。其实,这歌我是从戴奶奶那里学来的。没有昨天,哪有今天?没有他们,哪有我们?”

多年来,她经常组织老人到机关、学校讲述革命故事;热情接待来光荣院看望、服务老人的中小学生。光荣院有60把小凳子,是为学生们准备的。现在,光荣院已经成了洪家关中学、洪家关完小和村委会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。

在大家眼里,贺晓英已经成了人们敬佩的模范。她的无私奉献也引起了大家“向善”的共鸣。私人承包的乡自来水厂10多年免收光荣院的水费,乡电视转播站免收收视费,一位在株洲工作的桑植籍领导,连续多年定期回光荣院看望老人,为光荣院添置健身器、娱乐器材。

1996年3月,贺龙元帅的儿子贺鹏飞、女儿贺晓明专门到洪家关光荣院看望革命老人,并对贺晓英表示深深的谢意。

在光荣院前,记者认识了这棵马桑树。

贺晓英对记者说:“你问马桑树的特点?它长不高,开小白花,结小红果,不能做栋梁之材,水分足,砍来当柴火都点不燃。春天,村民把它一捆捆砍下来,丢到田里沤肥。树皮可以入药,治白口疮病。这树算不得伟大,但生命力强,不容易死,这世界少了它也是不行的。我没什么大追求,也没什么业余爱好,每天就是做些平凡事。光荣院里的老人幸福,我就幸福!”

光荣院幸福的老人们。

记者手记

她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和担待

一个人活在世上,最恐慌的是没有存在感,可有可无,但贺晓英不一样,在24岁那年,她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:一个光荣院,那里有100多个革命老人需要照顾。

贺晓英本可过上舒适自在的小日子,这也无可厚非,但在一个选择面前,她给出了一种惊世骇俗的答案,这只能说明她的本质平实、朴素,而她的父亲则在更高更深层面上给了她鼓励和支持,由此她在精神上找到了理由,这,支撑着她内心的安宁和坚忍,给了她前行的动力和勇气。

是的,就算是100多个平凡的老人要你去照顾,你会无动于衷?何况他们是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大半辈子的忠勇之士。作为革命烈士的孙女,优秀干部子弟,或许贺晓英身上流淌的英雄的血液给了她一种信仰,这种信仰在战时是流血牺牲,在和平年代是默默地无私奉献,坚守岗位,尽职尽责。

一个平凡人也可以有使命和担待。就如黄继光、邱少云、董存瑞等等,他们没想流芳百世,他们只是心有所执,目光坚定。感谢贺晓英,虽然她还是个合同工,但这更加彰显了她的人生高度和如兰品质。

广告

评论

编辑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