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亮在为孩子们放电影。
刘亮在整理放映设备。
刘亮在他自己办的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里准备放电影。
好人名片
刘亮,1963年生,1996年入党。邵阳市邵阳县谷洲镇广播电影站站长。1984年至2004年先后16次获得“先进工作者”、“优秀党员”等光荣称号。2011年4月,谷洲电影队被评为“湖南省2010年度服务农村、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”。
华声在线记者 龙腾 张浩 报道
好人故事
“刘师傅刘师傅,放电影喽。”电影《八月一日》在镇子上开播一年多来,刘亮先后换了十多个放映点。自1982年至今34年来,邵阳县谷洲镇的电影放映员刘亮累计行程数万公里,为乡亲放电影2万余场。
30多年的坚守,刘亮所在的谷洲电影放映队先后被评为“邵阳市农村电影放映先进单位”、“服务农村、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”等殊荣,刘亮本人也成功入选湖南好人榜。
坚守34年的专职电影放映员
1982年,刘亮放弃复读考大学的机会,成为谷洲镇一名专职乡镇电影放映员。从此,他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,农村文化生活贫乏,电影是农民难得的精神食粮。1983年冬,电影《红楼梦》刚刚在农村放映,因该片安排在谷洲放映只有5天时间,各村都想抢先观看。
为尽量满足村民要求,刘亮每晚都要奔波几个村,连续五个晚上放映到天亮,村民对看电影的热情和渴望,深深烙印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刘亮心上。谷洲镇人多地广,电影放映任务重,为不辜负村民观看电影的热情,刘亮总是提前赶到放映地点,拉好银幕,调试机器,播放音乐,让村民能准时看好电影。
因当时交通不便,有的村落偏僻,往返一趟要徒步行走15余公里,刘亮常常独自一人奔走于山间小道上。1986年,妻子段劝莲生女儿刘芳玲时,他一个人在十多里以外的乡下放电影,待到深夜赶回家时,妻子独自带着女儿躺在医院。望着妻子憔悴的面容,愧疚之情油然而生。他的付出换来了人们对他的尊敬,就连3岁小孩都会追着他喊“师傅,师傳”。
完成老人心愿,放一个人的电影
2008年春节前夕,一场特大冰冻灾害让当地连续停电近1个月,刘亮带着发电机及放映设备又下乡了。“村子里没有电,大家都没有什么娱乐活动。”刘亮心想,此刻村民们更加希望看一场电影。果然,那段时间,哪怕是冰天雪地,村民也会守着电影看到凌晨5点。
有一次,刘亮听说罗声村96岁的老人段玉因为家住偏远山区,加上年事已高,已有近20年没看过电影了,很想再看上一场军事题材的故事片。听说这事后,刘亮冒雨在山路上骑了6公里自行车,找到了老人的家里。那晚,刘亮将“电影院”摆在了老人家门口,专门为她放映了一场《少年彭德怀》,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。
为兼顾不同层次观众的观赏需求,刘亮精选了一大批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,每晚将故事片、功夫片及传统花鼓戏、黄梅戏等搭配放映。为确保不重复放映影片,刘亮专门为每个村组的电影放映建立了放映档案,近年来,电影放映档案已经写满了好几本。
“哪怕只剩下一位观众,我都会永远坚持下去”
上世纪九十年代,因农村电视的普及和DVD的严重冲击,放电影已难以养家糊口,原本六个人的放映队,最后只剩下刘亮一个人。怀着对电影放映的钟爱和执著,刘亮最终选择了留守。为养活一家四口,刘亮一边在邮政局找了一份邮政代办管理工作,一边坚持放电影。在电影放映几乎“零报酬”的情况下,他仍然有求必应,电影放映从未耽误过一次。
“时代不同了,我的工作也要跟着进步。”为了更好地配合文化、卫生、科技“三下乡”活动,刘亮还精心安排一些种植、养殖科教短片。而这些“赶货”类的电影,确实吸引了不少观众。
30多年的坚守,刘亮所在的谷洲电影放映队先后被评为“邵阳市农村电影放映先进单位”、“服务农村、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”等殊荣,刘亮本人也成功入选湖南好人榜。
如今的农村,电影再也不像以往那样受追捧。“哪怕只剩下一位观众,我都会永远坚持下去。”刘亮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