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文钦(前)与扎西志玛一起在会诊、研究。 (资料照片)
好人名片
杨文欣,男,83岁,湖南省怀化市新晃县人民医院医生。曾主动提出放弃高考,转入医科预备班,工作七年后申请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回乡从医;他一心救人,创建当地第一个妇产科,并组织医疗小队送手术到村。83岁的他,至今仍在医院接诊。
华声在线记者 龙腾 实习生 刘其洁 报道
好人故事
“去最需要的地方为民问诊”
杨文钦出生在湖南新晃县李树镇科赖村。在侗语里,科赖的意思是野猪窝。那时的科赖还是现代医学的蛮荒之地,村民看病基本靠两样东西:迷信和草药。
杨文钦至今还清楚地记得:河对面那家的男人是怎样为两个小女儿的夭折恸哭;也记得母亲躺在床上咳血时,自己怎样躲在被子里偷偷流泪;在一场毫无征兆的痢疾大暴发中,他和姐姐侥幸死里逃生,两个弟弟却没能幸免。
为此,1956年,即将念完高中的杨文钦主动提出放弃高考,转入医科预备班。杨文钦,这个土生土长的放牛娃,他带着父老乡亲的企盼,怀揣着一抔家乡的泥土走出大山,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医科大学,在这里,他邂逅了他的灵魂伴侣,一位美丽善良的西藏格桑花扎西志玛。
1961年7 月,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,一群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夕聚在北京医科大学校园的篝火旁,他们激情澎湃,意气风华,击掌相约,许下诺言——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民问诊50 年。
杨文钦和志玛目睹着侗乡人民缺医少药的困苦和求医问药的艰辛了,为了这庄严的承诺,夫妻俩放弃了北京友谊医院和北大医院继续留任的机会,1968 年他们回到了新晃。
建立当地第一个妇产科
到县里的第一个月,杨文钦就声名鹊起。有位妇女腹部长了巨大的肿瘤,手术做到一半,县里的医生不敢继续,杨文钦临时救场,发挥完美。
接着,他又大胆手术,拯救了一个被上级医院宣判了“死刑”的直肠癌病人。一时间,来新晃县医院找杨文钦的病人络绎不绝。
出了名的杨文钦却高兴不起来。他知道,自己越出名,就越显出当地医疗水平的落后:县医院仅有的三个氧气瓶共用一个气压表,一台低功率X光机聊胜于无,很多在北京稀松平常的手术在这里都是冒险。
后来他没能进入最能施展拳脚的县医院外科,反而被打发到了南边的扶罗镇卫生院。那里的六张病床和一个简易手术台,只能勉强开展清创缝合的小手术。
一心只想救人的他选择接受安排。他一边北上回母校求援,运来了20箱医疗器械;一边把妻子接来镇上,创建了当地有史以来第一个妇产科。
很快,镇卫生院的设备和名气就超过了县医院,周边好几个县的病人都慕名来镇上看病。最忙碌的时候,临近村子能借到的空床都成了这里的病床。
83岁仍接诊
镇卫生院是他们工作的一个缩影,新晃县人民医院则是他们更大的舞台,1973年杨文钦夫妻调入县人民医院,面对基本设施落后,业务单纯的窘况,他们从发展外科和妇产科开始,他们开始传、帮、代提高医院人员的业务水平,逐渐壮大县级医院的人才队伍和业务开展。
1983年,杨文钦接任院长后,他明确的提出了科技兴院、勇于开拓、不断创新、社会效益第一的治院方针,通过努力,在90年代中期,新晃县人民医院已发展成为设备齐全、功能完善、设施配套、治疗设备先进、人才济济的现代化综合医院,以一流的服务水平享誉湘黔边界。杨文钦、扎西志玛的名字已在湘黔一代广为传播。
1996年杨文钦夫妇退休,由于医技高超,明声远扬,一些大型私立医院曾多次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,可是他们总是婉言谢绝。
外人不理解这种行为,而他们却是这样说的: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光阴,人生最璀璨的莫过于事业,人生最快乐的莫过于奋斗。
“说实在的,现在金钱对于我来说用处实在不大,如果上天让我活到100岁,我愿意为民继续问诊50年。”
60年后的今天,他们已经83岁高龄,依然坚持在门诊第一线,他们不仅早早兑现了自己年轻时的承诺,更给我们带来了感动,他的一诺千金,他们在耄耋之年依然矢志不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