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日报记者 李传新
通讯员 邹劲松
【微档案】黄仁斌,男,1961年4月生。现任教于资兴市龙溪学校,小学高级教师。从1978年工作至今,一直坚守在龙溪山区,从事农村义务教育。
【故事】
黄仁斌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。
6月24日,在接受湖南日报记者采访时,黄仁斌说:“我要做一根蜡烛,希望能给大山带来一丝光亮。”
龙溪乡是资兴市最偏远的乡镇之一。它在东江水库的最里端,往返资兴市区要4个多小时。
1978年高中毕业的黄仁斌走向教师岗位,从“民办”到“公办”,从杨家坪村小到龙溪学校,37年来他一直坚守在龙溪。黄仁斌说:“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龙溪。”
37年间,每年都要录用乡镇“招聘干部”,一些民办教师因待遇低而纷纷“跳槽”。黄仁斌有几个亲戚在资兴市相关部门的领导岗位上。有人说,他要想当一个乡镇“招聘干部”,那是轻而易举的事。但他就是不愿往“高处”走。2000年,黄仁斌获得了小学高级教师职称。此时,有部分同事到经济发达、报酬高、条件好的沿海地区任教。其后,一位在广东任教的老同事为他联系好了一所学校,每月工资4000元,好心劝他“南飞”。黄仁斌说:“我的家在龙溪,家庭需要我,学校需要我。我不想离开。”
黄仁斌不肯走,甚至连应有的政策待遇也不要。按照资兴市教育局出台的有关规定,获得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可以申请进市区学校工作。当时,有部分教师先后享受了这一政策待遇。一些亲戚朋友看到他在龙溪工作了20多年,从年轻小伙子变成了两鬓斑白的“小老头”,纷纷劝他:“现在,市里有这个政策,又何必这么固执呢?你也写个申请书吧!”他的回答还是这样坚决:“龙溪需要我,我不能离开。”
更让人感慨的是,他3次把“民办转公办”的机会让给家境更困难的教师,推迟了6年才转为公办教师。
就是这样一个一心想着家乡教育、想着他人的黄仁斌,独自承受着家庭的不幸,乐观地生活着。
黄仁斌家中有7口人,父亲70多岁,还有一个比他小一岁的患有精神病的弟弟。2010年,患有高血压的妻子突然晕倒,大脑出血,在资兴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2个多月,捡回了一条命,但生活不能自理,完全靠他照顾。2011年6月,大学毕业不到一年、在南车集团株州公司上班的儿子,因患血癌去世。2012年,母亲去世。接二连三地变故并没有击倒黄仁斌。每一次,他把事情料理好后,及时返回学校。学校领导对他说:“你请假休息一段时间再上班吧。”每一次,他都说:“我是老师。我不上课,学生怎么办?”
黄仁斌就是这样一根倔强的“蜡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