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人名片
谢元恒,今年63岁,桃源县杨溪桥乡铁山溪村村民,中共党员。他和父亲谢运堂、儿子谢志勇(祖孙三代),36年如一日,接力义务守护13公里山区高压电能线。
谢元恒在清理危及高压线路的竹子。
华声在线记者 邓桂明 常德报道
好人故事
有些故事,即使在深山老林,也会逐渐为人知晓。
比如谢运堂、谢元恒、谢志勇祖孙三代36年义务守护13公里山区电能线的事迹,表面上就是一句话,实际上,这里面含着多少汗水、辛劳、热心、坚守和毅力?
杨溪桥乡是桃源县南部的山区乡镇,220万伏黄德线穿境而过,是凤滩电厂的重要电能输送通道。黄德线1978年投入运营,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,不通车、没有路,几十里鲜有人家,电力部门巡线员的吃住行都是大难题,工作异常艰辛。
住在线路附近的谢运堂看在眼里疼在心里,就主动把自己简陋的家当成了巡线员的歇脚处,这三间简陋的木板瓦片屋,成了城里来的电力巡线员温暖的家。1981年开始,谢运堂干脆干起了义务护线工。谁想到这一护就是36年,这一护就是祖孙三代。2003年,谢运堂中风瘫痪,谢元恒接过父亲手中的“接力棒”,独自走上了义务护线之路。2006年,谢元恒的妻子患上尿毒症,在深圳打拼的儿子谢志勇毅然放弃了多彩的城市生活,回到他熟悉的大山,和父亲一起守护这山中的电能“血脉”。
谢元恒、谢志勇父子踏上了巡线的征途。
护线结缘
黄德线投入运营后,在深山中打柴放牛的谢运堂经常发现巡线员在山里疲劳作业,连口热饭都吃不上,朴实的他便主动将自己的家让作巡线员的落脚点,只要看到巡线员就会热情地将他们接到家里,吃口热饭喝口热水,休息休息解解乏。后来,谢运堂干脆把钥匙塞放在在堂屋门边的墙缝里,告诉巡线员可以自己找钥匙开门歇脚,饿了还可以在鸡窝里捡个蛋,到屋前菜土里扯把菜做顿饭,有时实在走不动了,谢家就把仅有的一张好床让给巡线员睡。巡线员离开时也会悄悄地把伙食费放在灶台上。
看到谢家条件差,就有巡线员建议谢运堂担任茶庵铺到寺坪的义务护线员,按照国家规定有每米几分钱的维护补助,多少还可以补贴家用,谢运堂几经考虑,才应承下来,他说钱多钱少无所谓,能为大家做点事情他就很高兴。于是从1981年开始,谢运堂干起了义务护线工,天天一把柴刀一把锄头上山去,修筑巡线路,清理风险点。谢运堂守护的298-331号杆线路直线距离有13公里,都在崇山峻岭之间,实际距离就远了一倍不止,有时候还要边走边砍边挖,工作强度非常大,即便只是走个来回,也要花上一整天时间,虽说连临时工都算不上,谢运堂却将护线当作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光荣事业,直到临终也不忘叮嘱儿孙要将护线坚持下去。
子承父业
1977年,28岁的谢元恒结束了5年的军旅生涯,回到了芦家坪老家。从父亲谢运堂开始领巡线员回家歇脚开始,他就从旁帮助父亲。父亲开始义务巡线,谢元恒就主动多分担了家务和农活,怕父亲一个人巡线不安全,他一有空就和父亲一起爬山涉水义务护线。2003年,谢运堂突发中风,丧失行动能力,2013年病故。此前给父亲打下手的谢元恒正式独自承担下护线责任,自己和儿子一半以上的劳动时间都用来护线。谢元恒说,也许拿护线的时间和精力扎竹扫把卖钱,家里的年收入还可以增加1-2万,但守护国家财产、守护城乡万家灯火的这份护线事业实在难以割舍。
平常的护线任务重,每年年三十、七月半、清明节,上山放炮祭祖的人很多,防火意识又没那么强,鞭炮还在响人就离开了。一年春天,开春前村里烧山造林,开始是在没有高压线的一边烧,突然遇着大风一团火星子忽的被吹到了另一面的山上,知道冒出浓烟大火才发觉,但是在场监督的谢元恒立即带着几个人一路狂奔,顾不上荆棘枝桠在身边呼啸而过划破衣服和脸颊,由于心情太急切,脚上的鞋子也被绊掉了,几个人硬是在浓烟中用柴刀砍出了一条隔离带,山上的输电线路得到了保全,几百亩山林也保住了。
电杆与电杆之间一般300米左右,但逢坡必爬、遇水必趟,电线下、不能长柴不能长竹,特别是春天,竹笋长得快,今天刚砍完这一片,响一阵春雷下一场春雨,那一片又疯长上来了。这个时候也是谢元恒忙碌的时候,如果让竹子接近电线,就会造成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,在人烟稀少的大山中都是非常危险的情况。一个清晨,谢元恒照常去护线,看到一根竹子长得快接近电线了,他举刀一砍,在嫩竹被砍到的同时,一道电弧嗖的窜上了谢元恒的柴刀,谢元恒连忙就地一滚,这才躲过了危险。原来,横在天空中的电线已经开始向接近它的竹子放电,感应电压造成了谢元恒触电,若不是反应快,后果不堪设想。
谢元恒、谢志勇父子在进行线路清理。
深山坚守
1997年,18岁的谢志勇还在上学,就开始协助爷爷谢运堂和父亲谢元恒义务护线,后来,谢志勇怀揣着梦想南下深圳。不曾想工作了才一年,事业才刚刚有了点起色,2006年,平常照顾瘫痪爷爷的母亲患上了尿毒症,父亲谢元恒既要护线忙农活,又要照顾爷爷和母亲,实在忙不过来。谢志勇没有多想,当即放弃了城市生活,回到了父母亲的身边,回到了他从小就熟悉,爷爷走了大辈子,父亲仍然在继续走的弯曲陡峭山路上。
谢志勇心里清楚,相比其他人,为了护线,谢家的经济来源变得局限的多,除了扎点竹扫帚卖,连出门打短工都只能偶尔为之。而爷爷和母亲的病却需要很多钱。谢志勇也曾想过让父亲放弃“义务护线”的念头,但在细细思量下还是没有说出口,因为这是爷爷传下来的事业,而父亲又是一名老共产党员,因为他要坚守大山,才不肯搬离大山,才会至今仍孤独地带着重病的母亲独守大山。于是谢志勇暗暗下定决心,爷爷和父亲手中的“枪”他要接过来继续扛下去。
2008年,湖南发生特大冰灾,谢志勇和父亲每天都要顶着冰雪前往离家3公里的最高点,查看电线结冰的厚度,山上满是冰雪,他们只能用手拉着竹子和树木攀爬,不知滑倒了多少次,身上就像散了架,有一次谢志勇手滑没抓住,连着滑了十多米,最后还是被几根竹子拦住才得以安全。即便冒着生命危险,父子两却不曾退缩和停歇,第二天,父子俩又早早的出门查线了……
谢家祖孙三代住的那个叫农管冲的大山坳里,过去周边还住了七八户人家,如今全部都搬出了大山,更多的乡亲都搬到了山那边的集镇街边了,只有他一家,为了这13公里高压电线的安全,至今还坚守在大山深处。如今,谢元恒的孙女读到了小学五年级,说到孙女的未来,他说护线的事情可能也就到谢志勇这辈了,孙女将来要嫁人,不会再住在这个山坳里,不过他和儿子会继续坚守下去,站好最后这班岗。
父子巡线,家里的小狗总是一路陪伴。
记者手记
大山深处这份坚守弥足珍贵
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。这是常理。谁不想过上好点的生活呢?这也是人类进步、社会发展的源动力。
可总有些人,他们似乎是傻子,在做傻事,因为他们本可去做另外些事,过上更有钱更轻松的日子。就比如说谢家祖孙三代,他们只是义务的护线员,连临时工都算不上,为此获得的补助也是少得可怜,比起外出打工甚至在家扎竹扫把,收入要差得远;不仅如此,护线还是件艰辛又危险的活,谢元恒谢志勇父子俩都差点丢掉了性命。
但是,祖孙三代似乎都很傻,他们接力护线,一护就是36年,他们真的傻了吗?不,他们是牺牲小我牺牲小家为大家,把护线当作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光荣事业,守护国家财产、守护城乡万家灯火。确实,这个社会,这个世界,有很多人在默默地牺牲与奉献,为了国家财产安全、为了他人幸福,他们忍受着清贫与寂寞,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。最为可贵的是,这种为国奉献的精神在传递,在延伸,祖孙三代36年的坚持、坚守足以感天动地,值得传颂与讴歌。
虽然,这份坚守到谢志勇女儿这里可能会断线,但是,记者相信,如果电力公司稍加维护,他们家的房子可继续成为城里来的电力巡线员温暖的家,青山绿水依然会记得他们祖孙三代的付出与奉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