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中和:“麻风村”的守护者 一句承诺坚守一辈子

2015-07-08 12:01:01 [责编:向希]
字体:【

(唐中和,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丰田乡庄丰村村民,新宁县皮肤病防治站“编外医生”。)

(为了方便给村民看病,唐中和在麻风村临时安家)

(为老人开药)

(细心照顾每一位村民)

他叫唐中和,男,64岁,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丰田乡庄丰村村民,新宁县皮肤病防治站“编外医生”。

半个世纪,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只是一朵小浪花,但对唐中和而言,却是用爱心践行自己的诺言,用生命诠释人生的价值。

胭脂凼(当地人称“麻风村”),这个在湖南省新宁县行政地图上没有标识的偏僻小山窝里,病人最多的时候达200余人。几十年来,不少病人康复回家,走向社会,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,而这一切都是缘于唐中和近50年的坚守。48年前,一句“放心,我不会丢下你们不管”,让他身兼医生、保姆、村长几个角色含辛茹苦数十载,从黑发少年变成了白发老者。佝偻的身躯、饱经风霜的脸庞、灰白的头发、憔悴的脸色,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人们想要寻找的答案——诚实守信。

“放心,我不会丢下你们不管!”唐中和在自己治愈后,向病友承诺

解放前,麻风病患者被视为“瘟神”。为了避免传染,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患者烧为灰烬。当时,新宁县一些乡镇属麻风病高发区。上世纪六十年代初,新宁县人民政府选择了胭脂凼这个地方,建起了医疗点,把全县的麻风病人集中到这里进行治疗,当地群众称该地为“麻风村”。于是,胭脂凼成了麻风病患者的避风港。

1962年,唐中和来到了麻风村,“我家住在丰田乡庄丰村,13岁时我不幸患上了麻风病,是被送到这里来治疗的。”唐中和说。

为麻风病患者治疗的医生大都住在3公里之外的县皮防站,诊者和患者都很不方便,医生急需在村里找一位帮手。唐中和小学毕业,年龄尚小,且聪明好学,就成了他们的培养对象。

“1965年开始,在自己接受治疗的同时,我便跟着出诊的何雄医生学医。何雄是位有良知,医术又高明的好医生,从他身上,我学到了不少知识。”唐中和谈起了他学医的经历。

唐中和托皮防站的医生购回《临床医生手册》等认真地学习,结合何雄医生教给他的医术,渐渐地摸出了门道。后来,又得到省皮防所何楚屏的医生的悉心教导,医术大有长进。

村里的病人来自新宁县的各个乡镇,最多时达210多人。麻风病人多有畸形和皮肤溃烂等并发症,甚至残疾,生活不能完全自理。皮肤溃烂严重的病人身上发出的气味,难闻得令人作呕。但唐中和没有嫌弃他们,一直尽心尽意地为他们治疗。

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,唐中和开始自学中草药治疗溃疡的方法,曾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。现在他依然每天看药物学、药理学、临床医生手册等书籍,多种药物名称的英文字母缩写他能随口而出。唐中和自己的病并不严重,几年时间就康复了,他本可以离开麻风村,回家与亲人一起生活。病人们也隐隐约约感觉到他要回去了,都很不舍。一天,病情严重一点的患者刘成冬等人找到唐中和说:“唐医生,听说你要回老家去。你要是走了,我们怎么办啊?”唐中和望着那一双双几近乞求的目光,想到何雄等医生对自己的培养和期望,他犹豫了一下,答道:“放心,我不会丢下你们!”

唐中和说到做到,毅然留下直到现在。

“有唐医生在,我们就放心了”,提起唐中和,病友们一脸的感激

“麻风村”分病人区与医疗区,相距约800米左右。白天出诊不觉得,但到了晚上,石缝路难走且不说,春夏秋冬还要防着毒蛇。但唐中和却从未误过病人的事。

上世纪70年代初期,女病人区收治了一位40来岁叫江小芳的患者。她除了患有麻风病外,还患有其他多种疾病。由于当时病人多,轮到她换药的针时要到晚上。每天吃过晚饭,唐中和手提马灯,肩背药箱,深一脚浅一脚小心翼翼行走,跌倒摔伤便成了常事。这样持续近一年,终将江小芳治愈。江小芳回到家后还生了位可爱的女儿,她逢人就说:“我和女儿的命是唐医生给的。”

回龙寺镇患者李中才,家中无一亲人,住进麻风村后,突发急病,连续50多天,唐中和跑上跑下,为他打针喂药,给他煮饭,帮他倒屎倒尿,做了连一些亲生儿女都不愿做的事。

1986年,国家规定麻风病人可以在家中治疗,不再集中治疗。从此,麻风村再也没有新的成员。留下来的老人年龄最大者已经80岁了,基本上都有疾病在身,无法耕田劳作,他们靠每月从民政部门领取15公斤米和日用品生活。唐中和的房间兼诊室存放着一些常用药,他从这时候起就主要负责老人们的简单治疗,同时作为“村长”给他们分发粮食,照顾老人们的起居生活,每十天半个月还要翻山越岭到20公里外的回龙寺镇街上帮老人们采购食物和生活用品。

1993年,麻风村200多名病人被唐中和全部治愈,只有无家可归或者不愿意离开的老人留了下来。“麻风病是好了,可他们还是有别的疾病,也需要医生,那些病也很麻烦。”唐中和考虑到这个点远离皮防站,“村民”们除了能领取政府的生活补贴,其病痛只有靠自己去为他们排除。

唐中和始终没有正式的医生身份,2006年前,月工资只有325元,到2008年加上手机费、生活费也不足800元,待遇十分低,而他无怨无悔。在麻风村风风雨雨几十年,他视病友们为兄长、父母,为他们治病抓药,为他们送米添衣,为他们中的逝去者送终尽孝。查阅唐中和的日记得知,从麻风村建立到现在,有49位“村民”因年老有病陆续死亡。每死去一个“村民”,唐中和都要带人挖好墓坑,按当地的习俗将其安葬,让患者死后也能享有应有的尊严。

“家里是旅店,你成客人了”,想起妻子的话,唐中和深有负疚感

唐中和的妻子杨爱兰是他在麻风村相识相爱的。

杨爱兰也曾患过麻风病,在治疗的过程中得到过唐中和的呵护。她认定,矮小的唐中和就是她值得托付终生的人。当他们两人病愈后就结为了患难夫妻。

1978年,杨爱兰带着大儿子回到了老家丰田乡庄丰村。离别之际,唐中和认真地对妻子说:“我今生难以离开麻风村了,你不怪我吧?”“麻风病人需要你,家就交给我,你安心在村里看病吧!”杨爱兰十分理解丈夫。“我生了四个儿女,前三个小孩出生时,都是婆婆接的生,洗三朝时,丈夫才回来。”杨爱兰说起生儿女,脸上泛起了笑意。

上有婆婆,下有四张小口,丈夫常年在外,一个弱女子肩上的担子可想而知。但杨爱兰很坚强,再大的苦她忍着。

“丈夫工资不多,家里开支又大,我就喂了两头母猪,一头母牛,每年还喂两头肉猪,靠着卖猪仔、牛崽和肉猪养家糊口。”提到家里经济来源,杨爱兰如是说。

唐中和一心扑在麻风村,两三个月才回家一趟。偶尔回来干天农活连农具在哪都找不着,妻子开玩笑说:“家里是旅店,你成客人了。”

说起家,唐中和觉得亏欠妻子、儿女很多,总有负疚感。记得有一年,除大儿子外,其他三个儿女突然急性感冒,全部住进了乡卫生院。过了5天,唐中和才得知儿女的病情,匆匆赶回来,看见儿女们病怏怏的样子,他抱着他们直落泪。

“几十年这么过来了,我们不图什么,只希望他在麻风村平平安安。老唐六十多岁了,又患有糖尿病,视力减退,麻风村那条路难走,他又常需下山为老人们买菜、买食物、买药品,只怕一不小心滑倒了出事。”杨爱兰担心地说。是啊,年过花甲的唐中和常感力不从心。要是自己有个三长两短,这些老人又怎么办?唐中和想得最多的还是老人们。

唐中和的平凡和不平凡感动了200多名麻风病患者,也感动了社会。2007年度他被评为邵阳市十大“光荣人物”,2008年被评为邵阳市首届道德模范,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首届道德模范,并获得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、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。